当前位置:盘锦蟹田米资讯绿了山川 富了乡亲(全面建成小康社会·“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”)
绿了山川 富了乡亲(全面建成小康社会·“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”)
2024-05-01

水,晶莹剔透;山,叠翠流金。秋日里的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库区,景色宜人。

如今的淅川,山川更美,乡亲更富,今年2月正式脱贫摘帽。

淅川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,在2015年底,全县尚有159个贫困村近10万人处于贫困线下。

“淅川的情况,既有交通闭塞、生态脆弱等共性原因,也有其特殊性。”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介绍,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。

然而,发展脚步不能停。“我们扛稳水质保护和脱贫攻坚重任,立足县情,确立‘短中长’三线产业结合的绿色发展路径,让绿水青山成为富民增收的‘金山银山’。”卢捍卫说,短线发展中药材、大闸蟹等“短平快”产业,确保短期可脱贫;中线发展软籽石榴、薄壳核桃、杏李等套种产业,确保中期可致富;长线做大做强旅游业,确保长远可持续发展。

“短线”重“短平快”,力保短期可脱贫

深秋时节,天高气爽。登上淅川滔河乡东闹峪村前的黄金垛山,10多名村民说说笑笑地忙活着。

“这是前年种下的黄姜,今年要全部采收了。”村民蔡俊山说。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,千余亩黄姜套种在核桃林下,泛黄的藤蔓铺满整个山岗。

蔡俊山家7口人,妻子患有慢性病,孩子都在上学,曾经家庭经济拮据。

“两山夹一河,地薄无收成。”黄金垛山、黑豹子山之间,是穿村而过的闹峪河,东闹峪村200多户人家散居在河两岸,其中贫困户就有109户。

“山、水是东闹峪村的优势,咱得把山水资源变成致富资本。”滔河乡党委书记张本贵介绍,“我们号召老乡们在山上栽果树、种中药材,守住水土、促民增收;在河两岸发展优质淡水养殖,让闹峪河优质的水源,成为乡亲们致富的源头活水!”

在乡里和县移民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下,一座投资180万元的公路桥横亘两岸,一条22公里的柏油路连通东闹峪村与山外的世界;村里引进药企,在山坡上栽植核桃树、林下套种黄姜、迷迭香千余亩;在河两岸开挖优质淡水养殖塘55亩。村里成立合作社,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分红,财政全额贴息。

蔡俊山家种植黄姜12亩、养殖蜜蜂10箱、发展淡水养殖2亩,2017年家庭收入超过7万元,顺利脱贫。去年,蔡俊山还带动村民养殖蜜蜂近百箱,他为老乡们义务指导技术,共同发展起“甜蜜”产业。

东闹峪村党支部书记韩成伟介绍,受益于短线产业,2019年,东闹峪村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获得淡水养殖分红2000元,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获得光伏发电分红3000元;当年就有103户脱贫,贫困发生率降至0.51%。

“中线”发展林果,铺就绿色致富路

10月12日,下湾村软籽石榴基地里,村民王文亮一边采摘,一边招呼过往游客:“咱这石榴不仅红艳圆润,而且籽粒无核,来,快尝尝!”

谈起今年的收入,王文亮算起账来:土地流转租金每年近4000元,在基地务工每年收入3.6万元,加上分红,每年仅石榴产业就收入5万元。

王文亮一家人生活曾经过得紧巴巴:90多岁的母亲常年卧病在床,妻子也患病,医药费花了不少,俩孩子都在读书。“2016年春天,村里让我们跟着公司学种石榴,我感觉好日子就要来了。”王文亮回忆道。当时,淅川县引进一家生态农业公司,在老城镇下湾等村发展软籽石榴,下湾村268亩坡地全部流转给公司,公司招聘村民管护、采摘林果,村民有了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。果树有了收益,农户和公司按1∶9分成,农户再获“股金”。

淅川县县长杨红忠介绍,在推进高效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,县里出台多项政策,在基地建设、生产设施、信贷支持、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补贴,积极整合农业、林业、水利、交通等项目资金,使项目跟着基地走、服务跟着产业走。

2016年,县里还整合资金,在水库边为乡亲们盖起了二层新居,站在楼顶就能观水景、看日出、听涛声。“咱也住进了‘湖景房’。”王文亮幽默地说。

2019年底,下湾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。如今,67家企业入驻淅川投资生态农业,全县3.4万贫困人口在绿化库区中捧起“生态碗”,吃上“生态饭”,走上致富路。

“长线”农旅融合,村美民富奔小康

烹制丹江鲜鱼、小炒山间野菜……位于仓房镇磨沟村的鸿运山庄,每逢节假日生意火爆。淅川县整合有关项目,扶持贫困户办农家乐,人均补贴7000多元。鸿运山庄经营者周伟介绍,自家领到6万多元补贴后办起农家乐,营业5年来,每年收入超10万元,还带动3户贫困家庭脱贫。在磨沟村,至今已有37户村民办起农家乐。

对于靠近景区、水库的贫困户,淅川县立足区位优势,以创建丹江湖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,构建环丹江湖旅游圈,设立旅游发展基金,制定农家乐宾馆奖励扶持办法,把贫困户嵌入旅游链条精准受益,让好风景有了“好钱景”。截至目前,全县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、乡村旅游示范园40家、农家乐和特色民宿500多家,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,年接待游客达到500余万人次。2019年旅游业综合效益36亿元,带动人均增收1500元。

如今的淅川,山越来越绿。发展软籽石榴、杏李等林果38.7万亩,林下套种中药材面积达50%,“水源”“林海”“果乡”“药库”等特色生态品牌逐渐打响;3年治理荒山53.2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45.3%,人工造林面积连续13年位居河南省前列。

水越来越清。丹江口水库6年持续向京津冀豫4地输水340亿立方米,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、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5310多万居民受益,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。

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。淅川县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率达100%,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0.66%降至2019年底的0.9%。

编辑:阳

盘锦蟹田米    手机版    网站地图    QQ号:20198030